Batman, The dark knight rise

自电影上映,历时八天,我才凑到时间一个人上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事前,没有过分的期待,没有过多的期望,所以,直到买票入场,我还是保持着平静的心情。虽然,上个星期天看过了电影评论,加上在美国的首映礼上发生了枪击事件,也许某程度上让我对媒体所吹嘘的黑暗诅咒有点疑问,但是电影就是电影,在大马,抢劫案会在电影院里发生,但要一个疯子在电影院里开枪扫射发生率几乎低于零。

所以,三点四十五分准时开场,算我在内电影院里只有六个观众。除了怕忽然有人说我坐了他的位置外,一切都不怕。


不想多说故事,蝙蝠侠这次在电影里实在让我对他的再度诞生感到无比的悲痛。特别是最后猫女郎叫他走的时候,说他已经为了这个城市付出太多付出了全部,他只说:还没,还不是全部。

怎么样才叫为了一个城市而付出全部呢?连生命都阔出去么?也许,就连生命也不算什么,是连地位身份也付出,才叫全部吧。因为,在蝙蝠侠载着核子弹飞到大西洋的时候,没有什么煽情的配乐,也没有过多的描述视死如归的气概,一个吻别,一个仰望的眼神,然后,爆炸,结束。

结束代表另一个开始,所以,电影在结束的时候交代了Bruce Wayne 怎么分配他的财产,怎么去诱引Blake去蝙蝠洞。而其他人有怎么样的新开始。只是,下一集什么时候会开始,并没有透露半点,我们只能够猜测且期待罗宾侠和新的蝙蝠侠是如何的出现,和他们怎么合作去对抗在哥谭城里的有组织犯罪集团。

演员

在蝙蝠侠第一集前,我并不认识谁是Christopher Bale。因为,英雄电影的男演员向来不重要。是谁也不打紧,英雄出来的时候那身装备看来先进,威猛,且动作上迅猛就可以了。然而,Christopher Bale让我看到了一个立体的蝙蝠侠,一个在卸下面具后一个真实且有悲痛眼泪的一个人。有谁能够把一个把自己关了八年的人演的如此呢?

Bane。一个真的让我觉得自小丑后,另一个演活了的角色。只用眼神,肢体和声音就能够把一个坏人演的如此生动,应该给Tom Hardy一个热烈的掌声。我会永远记得这个把蝙蝠侠扁得七彩的大坏人。

Catwomen。Anne Hathaway,一直都是我最爱的美女。这次由她来演猫女郎实在让我惊喜。论样貌,俯瞰现世好莱坞众多女演员里有谁能匹配呢?很期待要是罗宾侠出来的时候能够有她的参与。

结论。

我想,我会把前两集都翻出来重看一次。然后再进电影院里再看一次。这电影值得一再的回味,一直的深思里头的道理与世界观。





顺便也收入别人的影评。

七年前,年轻的克里斯托弗诺兰让蝙蝠侠这一个已经被华纳冰封多年的超级英雄重见天日,并赢得赞誉无数,连金牌影评人roger ebert都感叹:“我从来没有想象过蝙蝠侠可以这么玩儿!”。四年前,诺兰再次带着他的“黑暗骑士”,在“小丑”希斯莱杰意外身亡的阴霾中,席卷全球,豪取10亿票房。如今,这位英国才俊又带着他一手打造的英雄回来了!全世界的影迷都翘首以盼。
 是的。这一切都太疯狂了。以至于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一部漫画作品会如此吸引人心。原因其实很简单:蝙蝠侠再也不是一个哄小屁孩儿玩儿的卡通人物了,而是真正变成了一个真实而平凡的英雄!他也是血肉之躯,他也有爱恨情仇。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始终没有偏离“英雄的本质”这个主题。第一部是写一个少年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成为战士;第二部则是讲一个正义守护者如何在危难之时牺牲自己而彰显伟大。所以这一次的终结篇,诺兰必须要完成最后、也是最艰巨的一个任务:一个暗夜里的守护者如何在光明中重生并永恒。所以影迷们不禁忧心:诺兰在将系列推向巅峰之后还能完成这个最终任务吗?
 看完了影片,我可以自信地告诉大家:诺兰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我不敢说这一部是三部曲中最好的,但我敢说这一定是最宏大的一部——一部英雄史诗!
 在上一集的结尾,蝙蝠侠为了哥谭市的和平背上了所有的罪责,也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于是,他开始沉沦,一直到八年后一个戴着面具的怪物——Bane的出现。哥谭即将被毁灭的现实令布鲁斯(蝙蝠侠)不得不放弃隐居的生活,重新拾起战袍作战。。。。。。
 这一集里布鲁斯的形象更加的丰满。他不再如原来一般所向披靡,而且还遇到了一个比自己更加强壮的bane。Bane几乎摧毁了他的肉体。但是他的精神却并没有被打垮。当bane把他扔进无底深渊后,他奋力地向着阳光射入的洞口爬去。曾几何时,少年布鲁斯失足落入了蝙蝠洞(见侠影之谜),被蝙蝠吓得魂不附体,最后他的父亲将他救出,并意味深长地问道:“why do we fall?”;如今,布鲁斯终于彻底战胜了心魔,从黑暗中升起,重返光明。一切都照应着“rise (崛起)”这个主题。克里斯丁贝尔将布鲁斯矛盾的、复杂的情绪把握得恰到好处。上一部中,贝尔的表演完全被神一般的希斯莱杰的光芒所掩盖;这一部中,他终于撑起了场面。可以说,蝙蝠侠系列的成功离不开诺兰兄弟和他们的团队的天才构想,但同样也离不开贝尔的全力演绎。很难说到底是蝙蝠侠成就了贝尔,还是贝尔成就了蝙蝠侠。
 这一部中加入了许多新的角色。比如囧瑟夫扮演的警探blake,他冷静,果断,又充斥着理想化的正义狂想;玛丽昂歌迪亚饰演的蝙蝠侠新女友miranda,她美丽、热情同时让人捉摸不透; tom hardy扮演的bane,凶残、冷酷、孔武有力;当然还有anne hathaway出演的蝙蝠侠新助手猫女selina,机智、性感、狡黠又情感丰富。。。。。。这一群出色的演员凭借自己的实力为影片加分不少。但遗憾的是,正如许多影评人所说缺少一个像希斯莱杰的小丑那样的“太阳”。而咱们的老朋友Gordon(加里奥德曼饰)、lucius(摩根弗里曼饰)和alfred(迈克尔凯恩饰)依然那么鼓舞人心,在此便不再多提。
 在这里,我还是想特别说一下bane。Tomhardy在不能用面部表情表现情感的局限下仅仅用眼神、声音和动作就将bane的独特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他的台词也充满着亮点:比如当蝙蝠侠与他对决时,他说“you choose darkness……but I was born in it……”;还有炸毁体育馆时的怒吼:“let the games begin!”。。。。。。简洁而充满着力量,令人听着就不寒而栗。 Bane绝对不是一个如小丑那般令人疯狂的形象,但他绝对是这部电影力量的源泉之一!bane全片出场并不算多。但Nolan用几个简单的镜头便完成了对这一形象的塑造,实在可敬。
 《黑暗骑士崛起》的基调是无比沉重的;画面是无比昏暗的。但是诺兰依然很好地控制了影片的节奏,沉郁顿挫,跌宕起伏。而最后三十分钟的高潮叫人拍手称快!影片中导演对长镜头和蒙太奇的活用显得十分自然娴熟。比如那将近十分钟的蝙蝠侠在地下被bane海扁的一段,诺兰干脆放弃了配乐,一连串猛烈地重击和蝙蝠侠骨头碎裂的咔嚓声简直令人绝望。 而最后当男孩在体育场中用美丽悠扬的嗓音唱着美国国歌时,诺兰不断切换着大批警察部队和哥谭市的市民逼近死亡深渊的影像,简直令人窒息。那歌声倒不像是颂歌,而是安魂曲! Hanz Zimmer的配乐震慑力极强。电子音与传统乐器的混合甚为完美。有好几次简直要把我从座位上掀翻!其间的精彩,只有诸位亲自体会才知。
 关于主旨,我倒有一点想说。之前很多影评人说这部影片政治隐喻很浓,带有强烈的反乌托邦情绪。这一点不假。但更重要的是,这是艺术工作者们对西方文明本身的一次自省。巨大的贫富差距,残暴的剥削,体制的黑暗,居高不下的犯罪率。。。。。。等等,这些是都成就了哥谭市的堕落。从某种意义上讲,哥谭市就是一座象征西方社会罪恶的都市。一部超级英雄电影竟能如此冷静地针砭时弊,实在可贵。而再来看如今的枪击案,则愈发显得讽刺。艺术家们为了打击罪恶而还原罪恶,却为原本危机四伏的社会诱发了新的罪恶。到底是要怪个人和社会本身,还是单单迁怒于一部电影呢?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仿佛同样适用于现在,实在发人深思啊!
 总之,诺兰成功地结束了他的三部曲。甚至可以说从某一种程度上,终结了蝙蝠侠这个系列——设想日后有谁还敢随便触碰“蝙蝠侠”这个已经被打上深深的“诺兰制造”的题材?他用7年的时间,从初入一个好莱坞的菜鸟成长为以为公认的电影巨匠;他用三部电影,将一部超级英雄漫画打造成了一支深刻的、关于道德与英雄本质的挽歌。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成就是空前的。在《黑暗骑士崛起》的结尾,蝙蝠侠再次做出了牺牲。Gordon抑制着内心的悲哀与无奈朗读着狄更斯《双城记》的最后一章《足音永逝》的结尾:“ It is a far far better thing that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 is a far, far better rest that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  
英雄做出了奉献,并最终得到了内心的满足与平静。足音永逝,好像他的历险就如一场幻梦,才上征途,便又止步。。。。。。
 但是有一串足音是永不逝去的:当十年以后,甚至百年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又有一位叫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英国人如同它的前辈希区柯克一样创造了一段光影传奇;人们还会记得有一个三部曲叫蝙蝠侠为英雄写下全新的含义!这记忆也许并非完美,但却是崭新的,是永远不老去的。我们感谢诺兰,感谢他为我们创造了如此动人心魄的梦!
   经典不朽,足音永驻。

评论

热门博文